中国旱作农业源自何处?专家称至少包括黄河西辽河两个起源中心******
资料图:刘国祥研究员在第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上做报告。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孙自法)农业起源和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一道并称为考古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其中,农业包括旱作农业和稻作农业,中国旱作农业如何起源、从哪里起源等问题,长期以来在学界有一定争议,也备受关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看来,中国旱作农业可能不只有一个起源地,至少应包括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两个起源中心。
资料图:内蒙古敖汉旗一处小米种植基地。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赤峰市及敖汉旗政府等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12月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刘国祥以《敖汉旱作农业与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为题作学术报告指出,传统观点认为,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旱作农业的发源地,但西辽河流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炭化粟、黍遗存等发现,引发出关于中国旱作农业起源问题的新思考。
刘国祥说,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西辽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会使人类具有食物短缺的压力,当地的草原生态系统虽较为干旱,但河流仍能提供充足的水源,加之粟、黍的生命力顽强,完全具备农业发展的条件,非常有可能催生原始农业的产生。因此,中国旱作农业可能不只有一个起源地,至少应包括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两个起源中心。
从考古学文化视角,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历经小河西文化时期(距今约9000-8500年)的萌芽阶段、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约8200-7200年)的形成阶段、赵宝沟文化时期(距今约6700-6400年)的发展阶段、红山文化时期(距今约6500-5000年)的成熟阶段、小河沿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4000年)的过渡阶段、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3400年)为鼎盛阶段。
资料图:内蒙古敖汉旗展示当地小米磨制过程。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他建议,今后应继续加强田野考古工作,围绕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以河流为中心,系统获取土样,通过炭化籽粒建立当地旱作农业系统谱系,加强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延续。
刘国祥表示,兴隆洼文化兴隆沟遗址浮选出土的炭化粟和黍,经中外三家不同的碳十四实验室年代测定,证实兴隆沟出土粟的年代距今约7650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小米实物遗存之一,也是唯一经过精确年代测定的最早的小米遗存,表明当地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起源地。英国剑桥大学马丁·琼斯教授到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进行考察,也得出欧洲小米是由中国西辽河流域最早栽培并由东向西传入的研究结论。“考虑到兴隆沟遗址所处位置,其很有可能是小米向欧洲传播的起始点”。
即将到来的2023年已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小米年”。刘国祥认为,“国际小米年”将提供机会引导政策关注,从而为敖汉小米等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新起点。同时,“国际小米年”也将推动对旱作农业考古文化更深入的研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完)
报告:1月中国楼市热度回升 购房者和经纪人信心指数双涨******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庞无忌)58同城、安居客3日发布的2023年《1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显示,1月中国楼市预期转暖,全国各线级城市新房找房热度均有所上涨,购房者和经纪人信心指数也出现双涨。
报告显示,2023年1月中国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4.0%。其中,一线城市找房热度全线上涨,环比涨幅为13.9%,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上涨13.9%、14.3%、14.9%、11.3%。
二线城市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2.9%,其中重庆涨幅为24.9%,石家庄上涨24.8%,南昌上涨23.8%。此外,合肥、大连、郑州、长沙、济南、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现20%左右的涨幅。
三、四线重点城市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7.8%,其中三亚旅游热度的攀升也带来了楼市热度的大涨。统计显示,三亚1月找房热度涨幅达65.9%。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找房热度上涨体现出市场预期好转正逐步形成,尤其是三、四线楼市热度上升和返乡人群增多有一定关系。此外,看房热度的提升转化为成交仍需时间,市场信心的复苏也需要时间。
除找房热度外,购房者和经纪人信心指数也被视为楼市预期的重要“风向标”。报告称,2023年1月购房者信心指数为104.2,环比上涨8.0%。当月,经纪人信心指数为111.2,环比上涨21.1%。
张波表示,2023年需求侧入场的积极性正不断增强,市场止跌回稳的趋势日益明朗。开年以来,中国多个省区市出台“稳经济”“促销费”的全年指导政策。目前上海、江苏、河南、广东、内蒙古、辽宁等省份出台的相关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指导文件中,均提及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等关键内容,也透露出各省份对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新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