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惹祸? 马斯克遭特斯拉股东起诉案开审******
中新网1月18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17日,旧金山联邦法院正式挑选陪审员,就特斯拉CEO马斯克因四年前的推文遭特斯拉股东起诉一案进行审判。
资料图:特斯拉CEO马斯克据报道,马斯克曾在2018年发布推文称,他正在考虑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将特斯拉私有化,并补充道“资金已到位”,此言导致股价波动而遭股东控告。
事实证明,虽然马斯克当时确实曾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的高管谈论过他将特斯拉私有化所需的资金,但这笔资金其实根本没“到位”。
马斯克的言论引发特斯拉股价剧烈震荡,股东认为马斯克行事鲁莽,害他们损失巨额资金,所以向法院提出诉讼。
马斯克的推文此前还引发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民事诉讼,SEC要求高管说实话以保护投资者,并试图剥夺马斯克作为特斯拉CEO的职位。但SEC最终与马斯克达成和解,马斯克和特斯拉各自支付2000万美元的罚款,马斯克还放弃了公司董事长头衔,保留CEO的头衔。
此前,马斯克律师认为,对200名旧金山地区潜在陪审员的调查发现,其中116人对马斯克持负面看法,只有26人对他持正面看法。因此,他要求将股东诉讼案移交特斯拉总部所在的得州。但负责审理此案联邦地区法官上周拒绝了该要求。
历时四年多,这起诉讼直到本周才进入审判阶段。此案定于当地时间18日在旧金山联邦法院开庭辩论。法官称,陪审员审判可能持续到2月3日。马斯克很可能在审判中被传唤作证。
此外,在特拉华州法院审理的另一起“2018年特斯拉薪酬案”中,马斯克仍在等待法官的裁决。
报告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应强制企业公开算法****** 光明网讯(记者 李政葳)“当前,国内对于算法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框架都是清晰的,而分级分类精准治理的模式应当可以解决如何落实的问题。”在日前举办的“2022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上,谈及算法治理的现状,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表示,算法分级分类本身不是目标,而是要针对不同风险场景配备不同监管规则。 论坛由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主办。其间,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算法应用与治理观察报告》《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平台经济反垄断观察报告》。 记者了解到,《算法应用与治理观察报告(2022)》,梳理了国内外的多项法规,结合热点事件及应用场景呈现了算法治理现状,并发布千份算法治理调查问卷了解公众对算法公开和算法治理的了解程度和基本态度,最后基于多方调查分析,给出了当前算法趋势观察以及未来治理方向建议。 报告发现,目前国内算法治理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企业的算法公开主要依靠官方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或在舆情事件发生之后。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半受访者承认算法让自己的使用体验更好,但仅一成受访者认为企业算法公开做得很好,逾六成的受访者称曾遭遇“大数据杀熟”;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强制企业公开算法。 “在数据、算法方面治理政策进展显著,在平台与应用方面的政策和落地尚需加紧。”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委会委员曾毅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伦理有三个相当紧迫的问题需要被正视:首先,人工智能应当被适度使用;其次,目前人工智能服务知情同意落地艰难,被迫知情同意普遍存在;最后,目前用户数据的授权撤销在人工智能服务中存在巨大挑战,需要监管和更高层的网络服务提供方联合提出更合理的政策与解决方案。 针对日前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表示,从算法治理角度来说,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与之前的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思路有所不同,前者采用了一种“三位一体由的数据与技术规范。 具体来讲,由于深度合成技术的门槛较高,技术支持者也被纳入了监管范围内。比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智能对话、合成人声、人脸生成、沉浸式拟真场景等服务,应当进行显著标识,这就将更重的责任落在了服务提供者身上。 中国社科院科技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提到,算法治理需要构建可信任的算法认知,而这需要产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产业要努力提升算法精准性、透明度,减少偏见,减少歧视;消费者则需要提高数字素养,提升算法意识,加强在人机互动中自主性、控制感和协同意识。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